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什么是真正的疗愈
发布时间:2025-08-01
作者:小编

疗愈的概念,古已有之。

 

疗愈(healing)”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语,具有多重涵义。它是对某一种非正常状态的回应,是对身体、头脑和心理的一种修复。比如生病住院,从接受治疗到康复,可以被称为疗愈。

 

很多人因为遭受过创伤而痛苦抑郁。这些创伤或许来自童年、环境、人际关系、经济困境和工作上的问题,又或是对生活的某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或幻想。有些人深受嗜瘾的困扰,有些人则跟错了老师,或者在修行道路上偏离正道。

 

所有这些问题,其根源到底在哪里呢?归根结底,是因为这具肉身。因为它,我们便与躯体、感官、心念、情绪、智性和错误的自我认知完全认同。生命本身的生老病死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此外还有欲望、贪婪、恐惧、愤怒、嫉妒等等。

 

人只要活着,就不得不面对各种缺陷和短暂的事物。这就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疗愈,究竟是一种暂时的解决方法,还是根本而持久性的?一个认真深入地学习过瑜伽经典的人一定会明白,我们真正求索的是一种永恒而彻底的疗愈。

 

疗愈这个话题似乎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问题。现在让我们试着回答一下。

1

 

问题一

 

疗愈虽然是现代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但疗愈这件事应该是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从瑜伽哲学的角度,应如何理解疗愈呢?

 

答:自创造之初,疗愈就已经存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动荡不定、瞬息万变,每个人的处境往往都是暂时的。为了让人类的行为带来的负面反应减低到最小,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文献经典对人类的行为做出了指导。所以说,预防要比治愈更重要。比方说,我们有“阿育吠陀”这样一门生命科学,其主要的功效还是在于预防。

 

前面说过,我们人类非常认同于自己的躯体、头脑和感官,我们得去承担每一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为了修复躯体、精神、思想、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异常,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出现。

 

但说到灵性疗愈,我们可能就会转向瑜伽了。《博伽梵歌》这部古老的经典中所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灵性疗愈。世界创造之时,便伴随着给予众生的知识,包括物质知识和灵性知识,而灵性知识就可以帮助众生从物质的缠绕中彻底解放出来。最根本的疗愈即是明白“我是谁”,从而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自我觉悟,明确人生的意义。

 

 

 

2

 

问题二

 

见过很多身心灵的疗愈,价格昂贵。但实际上,个人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为焦虑了。为什么这个社会上违背自己良心的人,大多生活得很好?而真诚而认真生活的人,却过得不被理解呢?

 

答:我们还是要看一下疗愈的定义和目的。

 

一说需要疗愈,很多人就会不惜代价,不顾一切。然而这与你生病看医生不太一样,那些药品和治疗项目的价格通常是固定的。手术与理疗可以帮助你恢复一些身体的功能。这都是身体层面上的疗愈。在很多国家,治疗和住院往往是免费的,但是心理咨询却不免费。因为心理咨询更加精微,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所以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疗愈服务收费更高。当然了,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很难判断谁的收费合理,谁的收费不合理,所以有人会觉得自己成了受害者。

 

关于疗愈,有一点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拥有阳光、水、风,还有土地,这些都是能给予我们疗愈的,但却被我们忽略了。人类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其实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的构成元素与大自然母亲的物质元素是完全一致的。当你拥抱大自然,置身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时,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大自然母亲给予了你那么多的疗愈和抚慰。

 

我们人体本身固有一种系统,使得我们能与大自然迅速联通起来。但有时身处某种境况时,使我们觉得必须去找某个特定的人,才能修复一些问题。但是我想,最好的医生,最好的疗愈师,恐怕就是大自然母亲了。

 

至于“为什么有些失去良知的人活得很好”,你要知道,这只是一时的karma(业报反应),非常短暂。过得很好,可能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很多表面上过得很好的人,内心却非常挣扎。而那些非常诚实、真诚的人,他们当下的处境也是暂时的。

 

有一点,我们大家都应当去理解和接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怪责别人。如果我们身陷某种境况,那就不要去怪罪任何人事物等外在因素,唯一需要去负责的是我们自己。而无论目前境况如何,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短暂的。

 

3

 

问题三

 

作为普通人,很喜欢探索身心方面的知识,如何从目前各种各样的疗愈乱象中寻找真正的智慧珍宝?怎样甄别一位疗愈师的专业性?一位真正的疗愈师,应当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和内在品质?普通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答:疗愈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一个词语。怎样才能找到一位真正的专业疗愈师,这个要看情况而定。有些人在诊断还有心理学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根据创伤类别不同,会有相应的专业人士来帮助你解决,先决条件便是丰富的经验。有些人自称是疗愈师,但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只不过是口才比较好而已。如果是灵性疗愈,那么疗愈师的内心应当非常纯净,否则你便无法从他那里得到真正的疗愈。

 

另一方面,有些人需要疗愈,但却不愿意透露内心真实的想法。这就好比你去找医生看病,轻描淡写地说你感冒了,但其实病得很重,你只不过不愿意去面对,也不愿意提罢了。无论是职业疗愈师,还是灵性疗愈师,假如求助者不完全敞开自己,疗愈师马上就能感知到。所以,这不仅仅是疗愈师的专业性问题,还要看被疗愈的人是否真的敞开心扉,想获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还有一个要点,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比较自我中心。对于世界发生些什么,周遭发生些什么,他们都漠不关心。他们很容易郁闷,因为想自己想得太多。但从前可不是这样,上一代的人会为了某个事业或者他人而牺牲自己。那个时候疗愈师并没有那么流行。上一代人非常忙碌,忙到顾不了自己,也想不了自己。因此,对于眼下的专业疗愈师或者灵性指导者而言,若想给求助者提供一些疗愈建议,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如今的问题极为错综复杂,而且很多东西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怎么保护自己呢?把自己忘了。忘记自己,去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做一些不是以你自己为中心的事。当你真正忘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今天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疗愈师,你得在身体上、情感上、灵性上都要非常健康才行。如果自己不会游泳,又怎能救一个溺水者呢?你想帮助别人改善生活,你自己的情况要更好才行,不能有身体的、情感的、情绪上的大问题。

 

还有一个要点,在你的内在觉知中,要时时刻刻想着,我是来给予的,而不是来索取的。但凡疗愈师心里升起负面的情绪和念头,哪怕仅仅一丝一毫,都有可能激发病人身上的负面反应。

 

上班族们都知道,走进办公室之前就得把烦恼的家事留在门外了,不能带着这些负担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要奢望谁去了解你的私人生活,他们不会感兴趣的,所以你要在非常饱满的状态中走进办公室。

 

所以,作为疗愈师,必须在各个层面都非常健康。

 

第二个问题中,我提到了大自然母亲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疗愈师,第三个问题我回答的要点就是,不要拘泥于自我这个狭隘的小圈子,走出去,去关注他人,帮助他人,服务他人。

 

 

4

 

问题四

 

疗愈行业从业者如何保持初心?

 

答:英文里的industry就是行业、行当的意思,这个字一出现,就有一点儿不对劲。一说到行业就让人联想到竞争,你想想,这疗愈还要去竞争,就不合逻辑了。医药行业中有医疗从业者协会,医务人员会相互交流经验。但是在疗愈行业中,好像大家都有点秘而不宣,不愿意把自己的秘诀透露给别人。

 

的确,有一些疗愈师的心态是非常端正的。然而,还有一些所谓的疗愈师,他们想走捷径,贪念较重,或者说他们创造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疗愈方法。

 

在瑜伽行业中,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要非常谨慎。的确,有时候做着做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这个初心本来是为了利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丢掉了这份初心。所以,应常常反思,回到原本的善念之中,那是一个疗愈师源源不断的原始动力。


5

 

问题五

 

老师提到灵性知识应该公益分享,那么疗愈工作应该公益进行吗?

 

答:这得看你在这里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疗愈。如果是身体层面的,或者是心理层面的疗愈,是可以收费的。为什么呢?因为疗愈师把时间花在了病人身上,他们自己也有开销,也要生活。有两类疗愈师,有的疗愈师只要能通过工作换取一些基本报酬,维持自己的简单生活就满足了。还有一类疗愈师,梦想比较大,就想多赚钱,买豪宅名车。

 

在广州有一个阿育吠陀医生,你去到他那里,支付一点儿固定的咨询费,然后终生就是这样了,他不会再多收你的咨询费。他跟我说,我的从业目的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去帮助别人。有的疗愈师和他的病人经过疗愈的过程后会培养一些友谊,成为好朋友。

 

所以,不是什么事都要跟金钱挂上钩的。比如,有的人先给你五个免费疗程,你看是不是有效果,有效果的话可以再购买。因为大家生活在城市中,要支付很多账单,生活是需要钱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些人要的太多,让你把毕生的积蓄都搭上了。疗愈行业的收费非常模糊不清,并没有一个像医疗行业那样的行业规范,没有一个收费参照。

 

而灵性知识的确是免费的。一位心灵导师和他的弟子之间,肯定是免费的。在古老的韦达(吠陀)的文化中,有一个概念叫daksina(达克西纳)”,意思就是你给老师一些礼物,以表受教后的感恩之情,(笑)比方说寄两公斤东北大米,或者一箱芒果。“达克西纳”的意思是谢师礼,与多少无关,是一种尊重和爱的表达。


问题六

 

是否只有具备自我疗愈能力的人才能疗愈他人,或者说,能疗愈他人者是否一定能疗愈自己呢?

 

答:前面讲到,人们想自己太多,太认同于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很多人在生活中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生活,所以就老想着自己。他们总是犹豫不决,做不了决定,有的时候就会沉湎于过去,陷入到一种自责的游戏里,慢慢地就跟那些跟他有着相似问题的人越走越近。这群人在一起,觉得我们可以相互帮助,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问题的根源挖掘出来。根源性的问题就是——想自己想得太多,或者说,过于自我中心。

 

如果这些人能够在实际的行动上、身体上、精神上,或者说在心理上、情感上给予别人一些帮助,那么他们自己也就自然获得了自愈,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或者辞职后,放弃了原本的生活,从城市搬到乡下去,找一片别人荒弃的土地,造一栋房子,屋前屋后种花种草种菜,或者从事一些艺术方面的工作。

 

他们就是选择了大自然为疗愈师。他们晚上能睡个好觉,也有很好的胃口,他们在一个很不错的精神和情绪状态里。别人来拜访他们,看到他们都感到非常惊奇:从前你是一个那么抑郁的人,现在看起来却这么的开心。有了饱满的状态,他们也便有了力量去感染和帮助他人。

 

此外,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会利用一切机会去从事公益活动,在这种不求回报之中,他们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当我们试着以爱心服务他人的时候,就是最好的自我疗愈。

 

授权机构
国际疗愈学会
网站管理
国际疗愈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 2020-2028 国际疗愈学会
国际疗愈学会      www.lyyjhv.cn
中国备案: 粤ICP备15000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