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乏感,那个填不满的内心空洞
发布时间:2025-08-02
作者:小编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匮乏感】的一些内容。

 

昨天听到一个视频信息,里面的专家在说关于未来经济形式的一些看法,大概内容是:未来的收入会越来越少,基本上人人3k是标配,你不喜欢的工作你嫌弃收入少的工作,会大有人来做......

 

就这么一段话,深深的激发起了我的匮乏感和对于金钱的罪恶感,于是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去思考这一段话。(个人觉得不够客观公证,需要辩证的理解和看待)

 

这种经历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体验着。先不说这段话的真伪如何,但是话里传递出来的情绪如果击中了你,那么这个才是我们需要去看到和解决的地方。

 

如果这段话给人带来的是对于未知的一种莫名焦虑、恐慌和匮乏感,让你由此联想到要恐慌自己的饭碗、恐慌自己的生活质量、恐慌是不是能够养家糊口好好的生活等等。那么就要去好好的疗愈自己内在那个有匮乏感的小孩儿了(这也是疗愈内在小孩和原生家庭的课题之一)。

 

 

 

OH卡测试

你知道自己平时对于哪些事情是匮乏的吗?我们可以用一张OH卡来自测一下让你的内在有匮乏感的人事物。

 

随机选择一张你自己最有感触的,静心:

去链接一下你选择的卡牌,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是怎样的一种匮乏,

这种匮乏又是如何影响着你的过去和现在,如果可以的话去回溯一下第一次有这种匮乏感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

匮乏的源头

这份匮乏感,并非凭空而来。它的种子,常常埋藏在我们生命最初的土壤里——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与养育者(父母或其他主要照料者)的互动中。

 

想象一下,当我们还是那个小小的、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充满依赖的孩子:

 

我们摔倒了,疼得大哭,得到的可能不是温暖的拥抱和安慰,而是:哭什么哭,这么点事也值得哭!

情感的匮乏:感受不被接纳

 

我们兴高采烈地分享一个发现,却被忙碌或疲惫的大人敷衍打断:知道了知道了,一边玩去。

关注的匮乏:存在感被忽视

 

我们表达一个愿望,可能是一个玩具、一次陪伴,却换来:家里哪有闲钱?”“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物质/理解的匮乏:需求被否定

 

甚至,我们只是安静地待着,却感受到家中弥漫的低气压、父母的焦虑或叹息。即使他们没说出口,那份对生活不够的担忧,也像无声的语言,浸染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安全感的匮乏:环境的不稳定

 

关键点在于 我们的养育者,他们并非不爱我们。他们自身的局限,往往源于他们童年同样未被充分满足的情感需求、未被温柔理解的感受、未被丰盈滋养的体验。

 

 他们也是在一种匮乏的模式中被养育长大,他们自身可能也未曾学会如何识别、表达和健康地回应情绪,如何真正地看见和满足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代际传递。

 

.

匮乏感的成长爆发

童年时期,我们的认知如同一张白纸,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片面的、具体的。

 

当我们的感受、需求一次次被忽略、否定或曲解,我们很容易内化这样的信念:

我的感受不重要。

我的需求是负担。

我不值得被好好对待/拥有美好的东西。

爱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

我必须足够好、足够完美,才配得到...”

 

这些信念,就是匮乏感的体现。 

可怕的是,它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动消失。

 

相反,如同滚雪球一般,它们会悄悄积累、壮大。

成年后,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社会比较时,这些旧有的匮乏程序会被迅速激活。

 

那个在减肥中无限苛责自己的人,内心深处可能有一个声音在说:只有瘦了/完美了,才值得被爱。

对自我价值的匮乏

 

那个无法停止暴食的人,也许是在试图用食物填满童年那个从未被真正喂饱的情感空洞。

对爱与满足的匮乏

 

那个在关系中患得患失的人,可能在重演幼时对爱会随时消失的恐惧。

对安全与稳定关系的匮乏

 

那个不敢争取合理权益、总觉得我不配的人,正是被我不够好的匮乏信念牢牢锁住。

对自我认同的匮乏

 

匮乏感带来的苦闷,是那种明明拥有,却感受不到的无力;是渴望靠近,又害怕失去的纠结;是心底深处隐隐作痛、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

 

.

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如果你在这些描述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先给自己一个温柔的拥抱。

 

这份匮乏的苦闷,不是你矫情脆弱,它是你曾经努力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心灵所留下的印记。

 

你并不孤单,这是许多人在成长路上都曾携带的隐形行李

 

疗愈的关键,在于看见

看见那份匮乏感的存在,承认它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

 

看见它的源头——理解那并非你的错,而是代际传递的模式和幼年认知局限的结果

 

看见它如何在你当下的生活中运作,如何影响你的选择、情绪和行为。

 

这份看见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它像一道光,照进了潜意识中那些被遗忘、被压抑的角落。

 

当我们开始理解:哦,原来我暴食的冲动,不是因为我贪吃’‘意志力薄弱,而是那个五岁时渴望妈妈拥抱却得不到的小女孩在哭泣…”“原来我对伴侣的过度索求,是源于小时候对父亲情绪阴晴不定的恐惧…” 理解,就是自我慈悲的开始。

 

如何深入看见与转化?


作为疗愈师,我深深体会到,仅仅在意识层面理解往往还不够。

 

那些根深蒂固的匮乏信念和伴随的强烈情绪,往往深藏在潜意识深处,被我们习惯性地回避或压抑。

 

借助一些专业的潜意识探索工具,就如同拿到了一把打开内在世界的钥匙:

 

OH卡(潜意识投射卡): 它像一面奇妙的镜子。

当你抽到一张图卡或字卡,看着它自由联想、讲述故事时,那些被你忽略的内在小孩的渴望、未被疗愈的伤痛、关于不够好的深层信念,往往会透过意象和语言自然流淌出来。

 

它绕过理性的防御,让你直接看见内心真实的风景。也许你会惊讶:这张卡怎么如此精准地说出了我心底不敢说的话?这就是潜意识的智慧在与你对话。

 

灵摆 它是一个连接身体智慧与潜意识的敏感工具。当我们带着关于匮乏的具体问题(例如:我这种不配得的感觉,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阻碍我感受丰盛的深层信念是什么?),灵摆的摆动常常能揭示出意识头脑无法清晰捕捉的答案和能量阻滞点。它帮助我们定位需要被关注和释放的情绪源头。

 

通过这些工具进行的探索,不是冷冰冰的分析,而是一场充满敬畏与温柔的自我对话。

 

它让你有机会:

重新连接内在小孩 去倾听那个被忽视、被否定的小小的你,给予TA当年渴望却未得到的理解、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理解家族模式 看到匮乏感在家族链条中的传递,带着慈悲去理解父辈/祖辈的局限,从而打破无意识的重复。

 

辨识并转化核心信念 清晰地捕捉到那些如咒语般萦绕的我不够好”“我不值得等匮乏信念,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中,用新的、更丰盛的信念去替代它们(例如:我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我值得拥有爱与丰盛)。

 

释放积压的情绪 让那些伴随匮乏感的悲伤、愤怒、恐惧得以安全地表达和流动,不再淤堵在身体和心灵中。

 


疗愈内在的匮乏感,是一段持续深入自我、拥抱自我的旅程。它关乎重新养育自己内在那个匮乏的部分,用成年后的觉知、资源和爱去滋养TA

 

当我们一层层剥开匮乏的外壳,我们会触及到那个最本质的核心——对爱的渴望 无论是减肥的挣扎、暴食的填补,还是关系中的不安,底层都在呼喊:请看见我!请爱我!请让我感到安全、满足和足够!

 

真正的丰盛,不是外在拥有多少,而是内心深处那份笃定的我本具足的感觉——我知道我是有价值的,我的感受是重要的,我的需求值得被尊重,我值得拥有美好,爱可以稳定而安全地存在

 

这个过程需要勇气,也需要方法。如果你感到独自面对这份深藏的匮乏有些艰难,或者渴望更深入地探索潜意识的迷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疗愈支持(比如OH卡、灵摆引导的潜意识探索),会是一个充满力量的选择。 

 

一位有经验的陪伴者,能为你提供安全的空间、专业的工具和温暖的见证,帮助你更清晰地照亮内在的路径,找回那份与生俱来的丰盛本质。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完整、充盈、不再被匮乏阴影笼罩的生命体验。 那份丰盛,一直都在你之内,等待被你重新发现和认领。

 

就从此刻,对自己多一份看见,多一份温柔开始吧。

授权机构
国际疗愈学会
网站管理
国际疗愈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 2020-2028 国际疗愈学会
国际疗愈学会      www.lyyjhv.cn
中国备案: 粤ICP备15000000号-1